再婚家庭的情绪经歷

家庭的蓝图

有⼀天,⼩昭的父母决定带着她出海冒险,途中他们遇上⼤风浪,船被吹翻了,爸爸失去所踪,⼩昭与妈妈找着浮木漂流到⼀个荒岛,经歷浩劫的二⼈收拾悲恸,于岛上展开新⽣活。⼀天,⼀位探险家乘着⼩船经过,他向⼩昭母女伸出援⼿, 愿意乘载她们回家。妈妈很⾼兴有机会和⼩昭离开荒岛,立即便答应了;⼩昭⼼里不想离开,她希望留在岛上能与失踪的爸爸重逢,她对陌⽣的探险家亦存有怀疑。船驶出⼤海,途中遇到不少风浪,⼩昭晕船情况严重,妈妈忙于照顾她,无暇协助探险家处理航⾏事宜。探险家发现⼩船的容量原来不足应付三⼈,船⾏驶得很慢,船上的物资难以支撑回到岸上,他很忧⼼但又找不到解决⽅法;此时,海上骤然飘来⼀股浓雾,三⼈被困海中央,茫然地寻找出路……

 

中国⼈喜欢⽤「同舟共济」比喻团结互助,同⼼协⼒,共渡困难。故事中的三⼈虽然共坐⼀舟,但因成员间欠缺共同目标,告別荒岛前欠缺周详计划,遇到困难时更变得⼿足无措。⼩昭内⼼早已不情愿跟随探险家出海,身体的不适令她不能

⾃救,妈妈⼼系女儿,沒有仔细了解探险家是否有足够能⼒背负她们的安危;探险家,空有⼀股热诚协助母女逃离困境, 但欠缺妥善的安排,亦未意识到⼩船的容量及物资是否能应付三⼈在海上的日子。

 

⼩昭的故事正好描绘再婚家庭,在建立家庭初期所遭遇的挑战和惶恐。

家庭的变奏

⼀般家庭是由夫妇二⼈结合开始,途中逐步加入儿女,家⼈间的感情和团结随着年日和成长阶段的调整和接纳,才可融洽相处。再婚家庭的组合则是有所不同,如果夫妇任何⼀⽅有子女,亲子关係和子女均⾃动地加入这个家庭,各成员並需要以较快的速度协调适应,使「新」家庭得以安定下来。再婚家庭组成后第⼀个挑战便是亲父/母和子女要再⼀次面对⼀场重⼤的家庭变奏。

为再婚⼈士来说,要再次相信及委身⼀段关係,难免会显得战战兢兢,这种不安往往反映于面临转变时的犹豫不决。由于亲子关係的建立先于再婚的夫妇关係,亲父/母习惯以孩子的需要作依归,容易忽略新配偶的需要。为孩子来说,他们仍然渴望⾒到父母能破镜重圆,很难由衷地接纳继亲的加入,再加上对非同住亲父/母的忠诚,即使继亲待孩子不薄,要得到孩子的接纳还是需要等待。继亲若然不能理解亲⽣父/母和子女的连系,很容易产⽣⼀种被排拒于外的感觉。继亲的孤单失落及情感需要,如长时间得不到配偶的回应,便会化为愤怒怨怼,夫妇二⼈会因为管教孩子或共亲职等事宜起冲突,令关係变得紧张。

再婚家庭的结构越复杂(如双⽅都是带着子女再婚),初阶段所经歷的适应和挑战会更多。 香港的再婚率佔结婚⼈数达到三分之⼀,显示再婚家庭的数目不容⼩觑。然而,再婚这议题于本地很少被谈及,针对再婚家庭的服务于本港亦是处于起步阶段,因此如何理解再婚家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⽅法鲜有例子可循。我们若以再婚家庭当作为与⼀般家庭无异,很可能会带来很⼤的期望落差,甚至把过渡期遇到的挑战理解为彼此“爱得不够,认识不深”,为夫妇带来另⼀次的离异危机。

 

再婚家庭建构歷程

因此,夫妇二⼈对再婚家庭的建构有清晰的理解及设定合理期望,是建立新家庭的首要任务。学者Papernow对再婚家庭建构歷程的研究或许可给我们⼀点帮助:

 

初期阶段

  • 幻想期(Fantasy Stage)

夫妇期盼新家庭能抚平上⼀段婚姻带来的伤口(无论是离婚或丧偶带来的伤感),再婚的⼀⽅希望为自己和孩子找到⼀位更好的伴侣和父/母;继亲亦期望⾃⼰可以填补这个家所欠缺的。相对于成年⼈,孩子于此阶段仍强烈渴望见到父母重修旧好,甚或能维持与父/母亲「单对单」的接触。

 

  • 沉浸期(Immersion Stage)

夫妇开始体验到再婚家庭结构上的独特所带来的现实状况。亲⽣父/母与孩子的情感连系、日常⽣活习惯、假日活动安排、做决定时的默契等等都会形成⼀道无形的界限,让继亲感到被排拒于外,成为家庭中的「外⼈」。对于继亲的不能融入,亲父/母父往往会归咎于对⽅不够委⾝,或与孩子沒有血缘关係所致。

 

  • 意识期(Awareness Stage)

继亲意识到⾃⼰被拒绝並不单纯是个⼈问题,⽽是「外⼈」的位置令他无法迅速融入家庭,这份觉察让继亲减少⾃我批评及⾃责,开始表达⾃⼰的感觉及个⼈需要;亲父/母亦意识到新家庭的建立不能⼀蹴而就,重新思考⾃⼰作为桥樑的角色可以怎样协助新家庭建立。

 

中期阶段

  • 移动期(Mobilization Stage)

继亲开始为⾃⼰作更多的争取,要求与配偶有更多⼆⼈相处时间,希望对⽅减少与前度配偶的接触等等。亲父/母感受到被拉扯的压⼒,会挣扎是否要迎合新配偶的需要。

 

  • ⾏动期(Action Stage)

家庭成员间的需要及界限变得清晰,亦开始釐清各⼈的角色位置。对于新家庭如何运作取得共识,家中的争拗减少,关係渐趋稳定。

 

后期阶段

  • 接触期(Contact Stage)

家中开始出现⼀对⼀的关係(夫妇、亲父/母子女、继亲与继子女),各系统间能互相扶持及好好相处。夫妇间能携⼿处理家庭不同事宜,甚或商讨子女管养问题。

 

  • 巩固期(Resolution Stage)

新家庭建立了稳固及互信的继亲子女关係,属于这家庭的传统及规条得以顺利建立。继亲与孩子能建立非血缘的亲密关係,成为「亲密的外⼈」。

 

为新家庭建立⾜够装备

  • 合理期望

夫妇二⼈认知建立再婚家庭的复杂及独特性,不要低估家庭磨合所需要的时间。继亲不能取替非同住亲⽣父母的位置, 亦不能马上履⾏管教子女的角色。

 

  • 建立互相支持的夫妻关係

亲父/母留⼼继亲于初阶段时的适应,聆听及接纳对⽅可能会感受到被排外的孤单及嫉妒。多安排⼆⼈相处时间,让夫妇关係有所滋长,稳定家庭。

 

  • 找出共通点

再婚家庭的成员往往拥有不同的⽣活习惯、宗教信仰和价值观,多发掘成员之间的相同之处,有助拉近彼此距离,提升和谐及熟悉的感觉。

 

  • 建立新的家庭传统

藉着节庆或于特別日子举办家庭活动,建立属于「新」家庭的传统和家规,有助创造共同回忆,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归属感。

 

  • 同路⼈支援

因为社会对再婚⼈士的偏见,家庭成员难以向別⼈分享内⼼的苦难,这些郁结往往会进⼀步内化为个⼈问题,时而⾃怨⾃艾、时而控诉伴侣,为家庭关係带来动盪。现时本港亦开始有机构提供再婚家庭辅导服务,再婚⼈士可主动参加相关课程,建立同路⼈支援网络,彼此劝勉,孕育希望。

 

结语

要成功建立再婚家庭,只有爱是不足够的。夫妇需要设计新家庭的发展蓝图及作好充足的预备,依循预设航缐徐徐渐进,纵然偶而偏离航道,亦能迅速重整旗鼓,重新出发。当夫妇二⼈能同⼼领航,新家庭必能安稳地扬帆出海,迎向美好的未来。

 

参考书目:

Papernow, P.L. (2009). Becoming a stepfamily: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in remarried families. New York:

Routledge. 黄丽彰着 (2015)。《幸福的实践——婚姻辅导解构》。香港:突破出版社。

 

欢迎转载,惟需註明出处

小测试 网上检测站